【木結構的2x工法演變—前言】
說到木結構建築,你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多數人會先想到日本京都古色古香的寺廟或是歐洲詩情畫意的外露木骨架建築。在各國都有著許多歷史悠久的木結構建築,到了現代更是衍伸出更多建築工法,賦予木結構建築許多樣貌。提到建築工法,本文將會簡單介紹我們常聽到的2x工法(Two by),這是在美加地區被廣泛使用的木結構工法,其工法發展歷史悠久,至今卻依舊牢固可靠。那麼2x工法又是怎麼發展而來的?2x的意思是什麼?現在發展又如何呢?這些問題讓我們來一一解答。
【木結構的2x工法演變—氣球框架到平台框架】
最初的木結構,其取得的木頭很難符合剛好的長度,於是人們試著把不同的木頭釘組在一起,由線擴展成面,成為了木框架。之後再利用接頭連接木材,成為了最基礎的木結構,起源年代幾乎已不可考。但是一直到約1830年代左右,隨著人們開始尋找節省木材成本的方法,於是「氣球框架」就被開發出來,這種木框架(垂直構件)是由一層往上延伸至二層(或更高),所以只要在氣球框架內再釘個平台,就可以造出二樓的空間(如上圖),人們也依此為根據不斷提出各種改良的工法。
之後匠師們發現,木框改回一層樓高,可以省下更多用料!並且將二樓的平台框架壓在一樓的木框會更穩固。這種平台框架工法,讓每個樓層都是單獨的框架,既能擺脫柱樑系統的重型木材,也能讓施工更加方便,而這個平台框架工法就是2x工法的濫觴,在台灣法規裡又稱「框組壁式工法」。
【木結構的2x工法演變—為何會被稱作2x工法】
那麼為什麼會有「2x工法」這個名字呢?
這個名稱的起源,是因為此工法所使用到的構件都是「2英吋」的倍數,最小的尺寸就是2x4,再來就是2x6、2x8等等以此類推。主要就是以2x4的木材作為骨架,和規格化的板材結合成一體,然後利用組合後的板面代替柱子來作為房屋支稱的結構。並且還會根據牆面、地板與樓梯等透過2x尺寸的木材與不同規格、材質的板材來強化房屋結構與性能。所以2x工法所建構而成的木結構屋不僅強度高、在耐風耐震方面的表現也都相當不錯。
2x工法在設計上的優點在於它的變化性比較高,因屬於板式結構,所以可以依據室內空間的變化以及外觀的造型去做搭配,並形成不同的造型。且因為2×4的骨架可以現場裁切施工並快速組裝,所以施工期較短。在國外也有許多人會自行使用2x工法來建造簡單的木結構屋。
【木結構的2x工法演變—在台灣的那些木結構屋】
2x4工法建築以小斷面、小尺寸的木構材框架,組成高強度、低造價的住宅建築,不僅是北美住宅的主流,在台灣也大約占了每年新建木構造房屋建築數量的 36 %,是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木構造房屋建築型式之一。也是萬蕙昇建構木結構屋的主要使用工法,透過2x工法變化性高的特性與專業的設計團隊,替每一位委託者改造、裝修甚至是建造的業主打造出理想的居住環境。現也活用2x工法打造出位於花蓮的木結構建築休閒園區—花蓮牧木屋,期盼利用民宿的型式讓遊客入住小木屋體會木結構之美。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有關木結構屋的細節,或是想看實際案例,請至→萬蕙昇